“化零为整”建设高谈球吧·标准农田
作业,降低了成本。预计每亩芥菜能有1000多元纯收益。”在梅州兴宁市叶塘镇彭陂村江陂岭村小组的乡道旁,300多亩连片冬种蔬菜基地一马平川。这块连片、规整的土地,是兴宁流转平整的首块土地,由当地400多户人家流转,经水渠维修、道路拓宽、土地平整后,亩均生产效益有效提高。
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,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,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、质量有提升。
去年6月以来,兴宁发挥央企力量,对14个村的1.3万多亩土地进行有序流转,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还发挥央企优势,联合当地种植大户、种植能手开展水稻高效种植。
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研究员认为,联合央企开展土地流转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农业生产,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,将为广东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有益经验。
然而,由于地少人多,当地人均耕地少、土地分散化问题较突出,影响农业综合效益提升。据统计,兴宁市户籍人口113万人,人均耕地只有0.3亩,户均耕地只有约2亩。
“兴宁的土地因位置、地力肥瘦等各不相同,当初在分配田地时为公平起见,对不同地块分割后再肥瘦搭配分配到户,导致一户人家几亩地往往被分在六七个不同地块,每处才几分地,零散化问题突出。”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国强介绍。
兴宁市叶塘镇万耀明介绍,目前全镇耕地1/3由种植大户流转种植,其余由农户自种,“镇里土地很分散,每块面积几十亩至几百亩不等,每块地又分属不同农户。即使是种植大户流转土地,也存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、土地不规整等问题”。
由于小面积种植效益不高,农户们也希望土地能够流转起来,以增加收益。为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,根据实际情况,兴宁市选择与有资金、技术、市场优势,且发展稳健的农业类央企合作,推进土地宜机化改造,并在叶塘镇试点推动“小田”变“大田”、建设“建管运营一体化”现代农业项目。
据介绍,兴宁此次的合作方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国一拖”),是一家生产农业装备为主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央企。
去年6月,中国一拖在兴宁设分公司,推进叶塘镇土地的有序流转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效农业种植,着力解决耕地零散化问题。该项目是中国一拖在我省首个合作项目。
“隆隆隆……”在叶塘镇洋坡村一块400亩的连片耕地平整现场,大型挖机、推土机、旋耕机等在田间作业,除草、耙田、平整后,原本条谈球吧块分割的土地连成一片。
“水渠、道路修好了,土地连成片,看到这么好的农田,我们打心眼里支持!”叶塘镇的和基础设施建设,在村民中间引起较大反响。彭陂村农户张小凡今年63岁,他将自家3.8亩地流转给了中国一拖。“之前自家的地分成5块,种起来不方便。将地流转给中国一拖后,每年有租金收益,自己平时在家带孙子,闲暇时可到中国一拖或附近的电子厂、玩具厂打工。”张小凡说。
截至目前,叶塘镇已有14个村约8100户农户共流转了土地约1.3万亩,首期3300亩土地将在本月底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平整。
为充分发挥镇、村一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,此次由镇、村和农户协商,再由叶塘镇经济联合总社与中国一拖签订流转协议。
按照协议,中国一拖以每亩每年350元从农户处流转土地,流转时间10年,另向村集体每年支付50元/亩管理费,以提高村集体收入。此外,中国一拖会在农忙时聘请村民到基地务工,增加农民劳务收入。
叶塘镇共有4.1万亩耕地,流转给中国一拖的土地约占全镇1/3。“我们稳步推进土地流转,充分尊重农愿,让农户看到流转后对村民、村集体带来的实在好处后,带动农户自愿流转。”万耀明说。
该镇也有一些农户因有土地情结不愿流转土地,希望继续耕种。如群星村有30多户农户想继续耕种田地,涉及耕地面积约60亩,而附近地块农户均愿意流转。
为不影响流转,村集体和农户商议,先将土地流转给中国一拖,统一修好水利等设施后,再在流转土地的边缘划出相同面积的土地给农户们种植。“这样既方便集体,也方便农户自己,种地不用跑到田中间。农户的土地已经确权,有测绘数据,流转给中国一拖以后承包权不受影响,农户也可继续种地,他们都同意这一方案。”群星村支书廖国生说。
“流转土地后,并不仅我们自己种,还和本地种植大户、种植能手一起种。除提供标准化的土地,我们还提供水稻种子,以及农药、化肥、农机和种植方案等,为大户提供一揽子农业服务,并聘请有经验的农户参与生产挣取务工收入,集中各方力量种植高品质稻米。我们还会统一回收稻米、打造品牌,将稻米卖出好价格。”中国一拖兴宁分公司负责人李泰山说:“我们是利益共享模式,剔除生产要素成本后,种植户产粮越多、粮食品质越好,收入也就越高!”
目前,中国一拖与当地多名种植大户已签订联种协议,并精心选择了两个水稻品种,一种是华南丝苗香米,品质和泰国香米相当、价格较高,另一品种是高产杂交水稻“超优1000”,产量较高。
“土地流转其实是生产关系的改变,未来土地不是单家单户种,而是土地流转之后,由专业的人来种。”万耀明说,“本地种植大户会种地,但在市场销售、品牌打造等方面并不擅长。农业领域的央企有技术、资金、市场等优势,和种植大户合作开展适度规模种植,是强强联合。”
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研究员认为,兴宁市与央企“联姻”开展农田流转、整治、生产,实现农业耕、种、管、收、储、加工等全链要素的闭环,并试点农商文化挖掘、品牌分级、市场分类,既创新探索“谁来种地”“如何种地”的改革问题,又构建“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”共建共富的发展体系,切口精准、意义重大,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实操探索,将为广东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示范效应。